校友天地

人物介紹 · 王建平
王建平校友於1981年從復旦附中畢業後,考入沐鸣开户,本科畢業後選擇繼續攻讀碩士學位,1988年碩士畢業後留校在沐鸣开户任教。他在1991年加入杜邦,曾任杜邦澳大利亞公司全球業務整合項目(SAP)亞太區項目負責人、上海杜邦農化有限公司總經理🎗、杜邦興達單絲部業務全球負責人、杜邦工業生物應用技術業務部大中華區負責人、杜邦先鋒種子業務大中華區負責人等職務。本次采訪我們通過線上問答的形式對話王建平校友,了解他的故事,傾聽他在個人職業生涯中積累的經驗和建議。
從求學到留校,在沐鸣开户的十年
因為高中時學習小語種(俄語)👃,王建平與心儀的醫科大學失之交臂,對動手能力頗有興趣的他便選擇了理論知識與實驗實踐相結合的化學專業。本科畢業後👊🏿,王建平師從郁祖湛教授攻讀碩士學位,1988年碩士畢業後留校擔任本科生輔導員✬,同時在電化學教研室開展表面化學理論研究及電化學實驗的教學工作。談到在沐鸣开户的十年時間對他的影響,他總結了兩個方面😘:一是做人✢,二是做事。
求學的年華正處於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中💾,老師們的言傳身教對自己價值觀💀👾、人生觀的完善、與他人的合作共處和個人的成長帶來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培養了做事的原則。分析化學實驗如定量滴定的嚴格基本練習中富有紀律性的操作規範✊🏼、桌面的整潔等微小的細節為日後嚴謹的作風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王建平坦言,本科階段實驗室嚴謹的基礎訓練無論是對他的研究生工作🫲,還是加入杜邦公司後在實驗的應用開發工作和後期的業務經營管理🛂🥵,都是非常有幫助的,讓他能夠保持嚴謹的作風,紮紮實實地把宏觀的和微觀結合在一起。
從復旦到杜邦,研究人員到管理者、領導者的轉變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如火如荼。杜邦在上海浦東成立了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農藥生產企業,也是浦東改革開放以後第一家世界五百強公司在中國進行的投資🏔。在上個世紀的20年代到70年代,世界化工行業很多重大發明都是由杜邦的科學家發現或者提出的,能夠進入這家深受尊敬和崇拜的公司工作對化學從業者來講有著極大的吸引力。那時王建平剛好28歲💯,正面臨職業生涯發展和家庭責任平衡和選擇,在獲得系領導的理解和支持後🚻🍠,選擇加入了杜邦公司,嘗試另一條發展的路徑💟。在復旦沐鸣开户研究任教的同時所擔任了輔導員工作的這段經歷,給予他在領導力方面很多的鍛煉機會👳🏻♂️,對後期在杜邦從事跨文化的業務管理和組織領導工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1991年王建平加入杜邦🤦🏼♂️,作為杜邦農化的化學工程師參與了工廠的前期工作,負責實驗樓的建設並支持製劑生產車間的開工建設,於1996年榮獲杜邦農業部全球產品開發質量獎。1995年開始轉向市場營銷,供應鏈管理,於1999年外派至澳大利亞工作,並曾在美國➔、法國開展業務整合和持續改善項目🤸🏽♂️,2001年回國後負責生產運營,在2005年擔任杜邦中國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後又在不同的部門負責過全球、亞太或大中華區業務管理😜🐾,在各個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績。
杜邦企業文化對王建平的職業發展和做事原則也有很大影響。如今,杜邦的一些核心價值觀如安全、環保、健康🙆🏿♀️、高標準的道德操守依然深深影響著王建平。在杜邦裏有一個信念🧍♂️:“培養下屬、發展下屬的能力🛋,是領導的責任🙆🏻♂️。”這與王建平在學校做老師、幫助學生成長的理念是非常一致的。王建平在杜邦工作的中後期,很多年輕人會主動找他尋求指導和幫助🙋🏼♂️,也讓他體驗到有幸幫助其他人成長的快樂。王建平認為,杜邦的操守規範、職業道德對一個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是非常有幫助的,它規範了我們做事、做人的方式和原則。正如“熵增”原理👩🏼🎨,一個規範操作的公司,可以幫助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把行為觀念和做事的原則在初期就規範地建立起來,能讓日後不同情景下的發展之路走得更踏實🐪、更遠🙅🏿♂️。因此針對就業✌🏽,王建平給出了誠懇的建議:“從就業的角度來講,如果你想要進入企業,個人的建議是選擇一個比較好的企業,有較好的企業文化氛圍♈️,比較正的企業價值觀。”
掌握學習的方法,建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王建平在碩士期間研究的是拉曼光譜表面化學🤷🧑🏼💻,而在綜合型化工企業杜邦公司,他所從事過的業務領域涉及廣闊,如農藥與植物保護👨❤️💋👨👩🏻🦳、種子業務、聚合物防護材料、工程塑料🧗🏿♀️、生物酶製劑、生物燃料能等板塊。面對這樣的專業知識缺口,王建平給出的答案是“掌握學習的學習能力”。
“我們在大學裏學到了什麽,在社會上繼續發展又應該怎麽做,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那我個人認為🙌,在大學裏面尤其在本科階段我們學到的是學習的方法🗺💭。而在研究生階段所受到的訓練是如何能夠獨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對這個問題進行研判☛,提出自己的設想🐿,進而通過實驗不斷地驗證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最後去證明或推翻我們所提出的理論或設想。本科學習帶給我們人生的幫助以及研究生所培養的能力👮🏻,本質上都是用我們所學習到的方法,來繼續人生的學習旅程。因為在學校裏面所學習到的專業知識,在以後的工作中可能很少用到👰♀️。比如,你現在問我物理化學的概念,我可能已經忘記了。但是如何快速融入一個新的領域,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是我們能夠容易做到的🦻🏿。”
王建平初入杜邦時,在農業部做配方研究。在他看來♚,無論藥物配方還是農藥配方,本質上要解決的都是表面化學的問題🧑🦽:運用表面張力,把不親水的顆粒變得親水,快速溶於水🧒🏿🚏。了解了本質問題所在👩🏽⚕️,王建平的工作推進非常順利👰🏽♂️。僅用了五年時間👨🏽🍳,他在配方上做得遊刃有余,進而轉向業務管理。
從實驗室轉到業務開發三個月後,公司領導詢問王建平是否願意擔任小麥田除草劑的產品經理。既沒有學過植物學又沒有市場營銷經驗的他有些猶豫。而領導的一席話令他深受啟發:本質上,碩士研究工作和業務中要做的事情方法和邏輯是一樣的,都是解決問題。發現問題,提出設想👨🏽🚀,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去修正所做的設想和規劃,最後將問題解決;至於專業上的知識,作為產品經理不需要像植物學家一樣成為這方面的專家,但是需要在實踐中建立起基本的知識框架。最終🧑🏿🔧,王建平逐步完成了從研究者到管理者的轉型。
未來的化學研究、化學工業落腳在何處🙆🏼⛱?
在近220年的企業歷史中,杜邦經歷了多次轉型🙅🏼♀️:從做黑色炸藥開始慢慢轉型到做化工,然後做材料;上個世紀20年代開始😄,杜邦在美國設立了研發中心,尼龍、聚四氟乙烯、凱夫拉等熱門材料都是由杜邦的科學家發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杜邦又逐步轉向了生物化工和可再生能源方面。這是以人類未來50年的發展所面臨的挑戰來規劃的。杜邦所看到的挑戰是不斷增加的人口和有限的耕地資源、一次性化石能源之間的矛盾。所以🕴🏻,如何能夠在有限的耕地上面生產出更多的糧食,如何發展可再生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資源,這些就是一個科學家或一個有責任的企業需要幫助大家解決的問題⚠️🖖。這也是杜邦收購先鋒種子公司和丹尼斯科生物科技的原因。王建平在2010年做了一個決定↖️,去做生物燃料技術的商業化工作。這個項目是杜邦站在公司發展前景的角度👸🏻,努力減少對一次性的化石能源的依賴的決策。杜邦投資了十幾億美金🤷🏽♀️,註重做研發和技術開發,把玉米秸稈💒、小麥秸稈通過酶降解👷🏻🙎♂️,轉化成五碳糖和六碳糖,然後再用經過生物基因工程改良過的發酵菌把糖一次轉化成燃料乙醇。
人口增加、壽命延長、資源有限🕚、氣候變化💤,這些都是當前所面臨的挑戰🐷,也是發展的機會。“化學向哪裏發展,要去看未來🤚🏽,要看我們面臨生存的挑戰到底是什麽🧔🏻♂️🍰,對我們年輕大學生會有什麽樣的機會,可能需要去多關註未來50年社會的發展趨勢以及在這樣的一個大的趨勢下面所產生的一系列的影響👼🏽💃🏼。那些需要我們用智慧🆕、技術去解決的,就是我們發展的空間,我們或許可以對人類和社會有所貢獻的。”關於未來化學發展趨勢的問題📌,王建平結合自身經歷這樣回答,“我很難給出具體的建議,但是我認為可以做的一個方向是,我們年輕人可以關註一些思想領先者、有戰略眼光的科學家🧑🏿🔧、企業家、政府官員😋,關註他們的看法,然後看他們對未來30年🚶🏻♂️➡️🐥、50年社會的整個發展趨勢是怎麽判斷的,而這些大的趨勢會對我們人的生活有什麽正面的、負面的影響,然後需要何種技術🖕,或者與化學有關的方法來解決這些面臨的挑戰。那這就給了我們年輕人選擇未來職業發展的方向。創業也好🎅🏼,進入到企業工作也好🕥,力求把個人的價值觀、夢想🍉🧑🚒,和自己擅長做的事情結合在一起🤸👃🏻。如果能夠做你所喜歡的,並且是你擅長的事情,又有很好的回報🏞,這將是人生最完美的事情了。”
寄語復旦化學人
“大學生的專業和發展方向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的興趣、特點、對生活的訴求不一樣,有些人對物質追求多一點💣,有些人更喜歡追求精神層面的🦬。所以每個人情況不一樣,但基本上來講我是覺得在大學裏,不要把自己限製住。”80年代的時候,跨學科的合作和交流已經開始✌🏻。那時王建平正在做激光拉曼光譜化學,他的實驗室在復旦物理樓後面的一幢測試中心🧑🏻✈️,合作夥伴也是物理系的。“因為激光拉曼本質上屬於表面物理化學的範疇,所以是個交叉科學。這就是說對我們化學專業的學生來講,即使你確定化學是你願意一輩子去做的事情,那也不要僅僅把自己的知識局限在化學🤿,而要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有時間的話可以去多學習計算機、人工智能、神經學等方面的一些知識🚵🏽♀️。不同領域的學科💜,可能會給你的研究帶來一些啟發,或許能夠讓你突破自己的這個研究,讓你有一個創新的發現。”
除了研究者,大學生畢業後的身份還有很多,如創業者、管理者抑或是“打工人”。不論何種工作⛸,王建平認為:“不同的職業發展路徑有不同的衡量標準🌞,在自己的行業裏做到最好🦹♂️、做到極致🧑🏻🦼➡️,每天進步一點點,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成功的定義🔳。”針對不同的發展方向,王建平校友給出了具有共通性的3條建議:第一🚓,掌握學習的方法,擁有在一個新的領域快速地把所需要的知識框架建立起來的能力🙋♀️;第二🪶,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找到問題到確定這個問題的本質,再到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然後通過實驗或實踐去驗證和修正這個方案或者假設,最後建立起解決問題的連貫邏輯🐖;第三,在大學生活中提高與人相處、團隊合作的能力。
結語
王建平雖然離開學校多年🙅🏻♂️👨🦯,但對於學校有著很深的感情和很強的歸屬感,也一直與沐鸣开户保持著聯系。在采訪的最後,王建平校友對沐鸣开户送上了衷心的祝願:“最近的十多年♛,我非常高興地看到經過我們沐鸣开户一代一代老師和學生的努力,我們沐鸣开户在學生培養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也非常希望未來不論是科研🚛、創業還是教育,沐鸣开户有更多的傑出校友在各行各業發揮更大的作用。作為校友,我們以復旦為榮🤼♂️🏃,同時也希望未來復旦沐鸣开户能夠以我們校友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