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元教授研究團隊發明新型介孔“固體表面活性劑”
時間:2018-09-13 瀏覽次數:496

       近日🧑🏽‍⚖️,沐鸣平台趙東元院士團隊在傳統有機分子表面活性劑的啟發下,開發了具有碳/矽完全分離的雙介孔不對稱結構“固體表面活性劑”✶,並且表現出良好的乳液穩定能力,在乳液催化中表現出很好的應用前景。相關論文最近以《Spatial Isolation of Carbon and Silica in a Single Janus Mesoporous Nanoparticle with Tunable Amphiphilicity》為題發表於《美國化學會誌》 (J. Am. Chem. Soc., 2018, 140, 10009)。

       現今的很多催化反應都涉及到微乳液,即不同類型反應物🔵、催化劑分屬不同油水兩相中。由於水油之間互溶性低,導致這類反應效率難以提升。納米顆粒可以被吸附在油水界面上👨‍🦲,輔助水和油形成穩定的Pickering微乳液,有助於提高微乳液體系的催化效率🤙。和分子型表面活性劑一樣,納米顆粒穩定乳液的能力取決於其親水端和疏水段的尺寸比例,因此具有親水/疏水不對稱結構的納米顆粒更有利於穩定微乳液。分子型表面活性劑一般都有可調的碳鏈長度🧘🏻‍♀️。相對而言,納米顆粒的親疏水性則很難精確調控⬜️🩻。此前報道的不對稱結構大部分都是由納米晶或聚合物構成,非對稱結構兩端性質差異不大。而基於有機矽在二氧化矽或者碳納米顆粒上的異相生長的工作🏆,也因為有機矽是天然的碳矽復合材料🏌🏻‍♂️,基於其製備的不對稱結構總有一端不可避免的由碳矽復合材料組成🌑,限製了對於所製備的非對稱材料親疏水性的精細調節🧵。因此,在單個不對稱顆粒中實現碳和矽的完全分離🐘,是製備具有優秀且可調乳液穩定能力納米顆粒的前提🩹🫳🏻。

 

具有碳/矽完全分離的雙介孔不對稱結構“固體表面活性劑”,其具備良好的乳液穩定及催化能力。

 

       針對上述問題,趙東元院士團隊在前期提出的有序介孔材料各向異性生長的基礎上(J. Am. Chem. Soc., 2014, 136, 15086; J. Am. Chem. Soc., 2015, 1391766559, 5903; Adv. Mater., 20191766559, 29, 19176655901652)💂🏿‍♀️,通過表面電荷誘導選擇性生長的策略🧞‍♂️,製備了Fe3O4@mC&mSiO2雙介孔不對稱納米顆粒。該納米顆粒在單顆粒級別上實現了碳和二氧化矽完全分離🤒。並且碳(疏水)和二氧化矽(親水)端的尺寸比例可以精確控製,使得此納米顆粒作為“固體表面活性劑”具備優秀可調的微乳液穩定能力。在該非對稱結構兩端選擇性負載不同催化劑後,該納米顆粒表現出良好的乳液催化性能🥫。

       該論文第一作者為沐鸣平台博士生趙天聰🧺,通訊作者為沐鸣平台趙東元教授和李曉民研究員。該項目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上海市科委等的大力支持。

沐鸣开�专业提供:沐鸣开�沐鸣沐鸣�台��务,提供�新官��台、��、注册、�陆、�录、入口、全�、��、��、��、娱乐、手��、app、下�、�洲�、�冠、nba、世��、英超�,���观优质完�,安全�定,�务一流,沐鸣开�欢迎您。 沐鸣开�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