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能源需求的不斷擴大,合理利用低碳新能源已迫在眉睫!發展新材料來提高能源轉化與儲存系統的效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介孔材料🧔🏽♀️,由於其高的比表面積、大的孔體積、納米尺度孔道和骨架結構等優異特性,在提高器件的能量和功率密度👩🏻🦳、使用壽命和穩定性等方面,大有可為。
近日,沐鸣平台趙東元教授課題組應邀與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劉俊教授一道🧔🏼,為今年新推出的《自然評論:材料》 Nature Reviews Materials撰寫論文“Mesoporous materials for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 devices”,介紹介孔材料在能源轉化與儲存中的應用(文章鏈接: http://www.nature.com/articles/natrevmats26114133016261141333)。
文章系統總結了介孔材料的製備方法,包括↩️🍴:軟模板🚣🏿♀️🅾️、硬模板🧑🎓、多模板、原位模板、無模板和基於網狀化學的合成法。綜述了介孔材料作為電極或催化劑在能源轉化與儲存器件中的應用最新進展🔷,尤其聚焦在太陽能電池(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和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太陽能轉化燃料⛓️💥、可充電電池(鋰電池、鋰硫電池和鋰空氣電池)、超級電容器和燃料電池等方面👨🔬。深入探討了介孔材料作為電極或催化劑的優缺點,以及調變該類材料電子和納米結構、活性、穩定性等策略和方法。最後展望了介孔材料在低碳新能源領域的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