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天地

人物介紹
楊進,安徽懷寧人。1995年考入沐鸣开户,畢業後任上海疾控中心分析師。2004年就職於澳實分析檢測(上海)有限公司(ALS)🛗,任有機實驗室主管;後就職於至通
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SGS)🧑🏽🍼,從事過質量檢測🪁、實驗室運營👩🏼🔬、大客戶經理等工作🎀,職位直至環境部中國區經理🛵。2012年,楊進創立實樸檢測公司(SEP)。就職外企👨🏽🎨、自主創業期間,楊進攻讀了沐鸣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的碩士、博士💇。
實樸檢測以專業的土壤和地下水檢測服務為特色🎚,還涉及大氣🦹、固體廢物🤲🏻、食品等監測領域🧒🏿。2017年實樸檢測入圍《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詳查檢測實驗室名錄(首批)》🚒,2020年楊進入選閔行領軍人才培養計劃🪨,2022年實樸檢測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求學路途:持續學習🥄,鍛煉自我
談及在復旦沐鸣开户的四年本科經歷,“辛苦”是楊進率先想到的關鍵詞。作為化學專業的必修課,做實驗雖然辛苦,但的確很鍛煉人。1999年,楊進來到上海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成為環境衛生科的一名分析師,分析檢測空氣、水,做科研課題🏃♂️➡️。後來他調到了職業衛生科,當領導詢問他工作調動的想法時❌,他十分勇敢地回答道🛬:“我服從組織安排。”在楊進眼裏,沒有一個崗位是不值得珍惜的。努力把每一個崗位的事情做好🧑🏼🍼,掌握其中的知識⛑️、技巧👦,就是在不斷提升自我。
2003年,中國加入WTO,對外開放的程度進一步擴大。而外企進入中國投資需要做環境盡職調查(environmental due diligence),當時在環境領域位居前列的澳實(ALS)經由其設備供應商安捷倫(Agilent)的推薦🤗,找到了楊進。2004年,楊進辭去了上海疾控中心分析師的職務,來到澳實(ALS)擔任有機實驗室主管,不久後又去了通標標準技術服務(SGS)。在外企工作的時光裏🦹🏼♂️,楊進逐漸走向管理層:從做質量檢測,到管理實驗室⚇,負責銷售🎩,繼而成為事業部(BU,business unit)的管理者✣,中國區經理🗳。他踏實扮演好每一位角色〽️,同上下級𓀆,同客戶,同政府的溝通、協調能力得到了鍛煉🦯,財務知識也有所提升➕💀。勤懇對待每個職業的態度,讓他受益良多。而當時的中國正加大對環保的關註度,同世界接軌,楊進在土壤和地下水監測領域的突出表現提升了他的影響力🥻,也讓他更有動力踏踏實實地在這個行業裏不斷做出貢獻,為此他再次回到復旦攻讀並獲得了環境科學與工程的碩士、博士學位🚵🏿♀️。
事業發展:一個項目🟣,一塊白板
置身環境監測領域,從最開始依賴於分析技術等專業知識就業👨🏻,到十多年後能夠招攬客戶,訓練團隊,管理上百人的部門,令人驚嘆的質變讓楊進萌生自主創業的想法👖。當時的土壤和地下水監測✫,市場是國內的,用戶是國內的⛹🏼♂️,檢測標準和服務卻還是國外的——國內政策尚未出臺👉🏿,正是可以被填補的空白。2012年,實樸檢測公司誕生👳🏼♂️。
時間來到2015年👩🦳,環境保護部💏、公安部和最高人民檢察院三部委聯合掛牌督辦“靖江毒地案”:靖江市原侯河石油化工廠廠區地下疑似填埋危險廢物。而危險廢物的鑒定,正是由楊進創立的實樸檢測完成的。楊進表示🤱,因為是三部委督辦的項目,質量要求高🏯,處理樣品大👩🏻🚀,檢測公司的專業性尤其重要🧑🏿🎤,當時實樸檢測雖然體量小👩🏻🔬🧑🏿🦱,但是技術過硬,團隊優秀👃🏿,最終圓滿完成任務😊。中央電視臺來采訪報道時,實樸檢測團隊拿了一個寫著項目名稱和時間的白板做介紹——此後白板就成了土壤和地下水采樣的標配,“全國做土壤的項目都要有一塊白板,寫一下項目”,楊進不無自豪地說👢。
2022年🤷🏻♀️,實樸檢測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曾經以土壤和地下水檢測起家的實樸檢測🥼,如今已將業務擴展到大氣、固體廢物、食品等領域。展望公司未來,楊進希望繼續做專業的事情☮️,深化標準(Standard)、高效(Efficiency)、專業(Profession)的口碑;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參與搭建系統化的平臺,讓檢測更加標準化,讓行業更加規範化🧘🏻♀️,改變公眾對檢測服務機構的負面看法🚣🏽♂️。實樸發展十余年,昔日摸著石頭過河,堅信能成為土壤和地下水行業的第一;今日尋著星光趕路,期盼這個行業能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相信在實樸腳踏實地的付出中,美好願景終將實現🫶🏻。
寄語學子:積極探索🫲🏼,充實自我
提及自己的求學經歷,楊進表示工作一段時間後再回到學校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感受是不一樣的🧏🏽♂️:這時你的視野更開闊,學習知識、鉆研問題可以與工作實際相結合👨✈️,更有方向感。當然💄,一邊工作一邊求學相當忙碌,平日裏空閑的時間都要花在學習上🦢,但學歷的提升,能讓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多🫧、更科學🕠,獲得理論🐭、數據上的支撐,整體來說是值得的。
結合自己的求學經歷,楊進認為大學期間需要結交三五知心好友🙎♀️🤹🏻♂️,多參與實踐,多接觸社會。專業課的學習,關鍵在於提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社會所需要的。特別優秀的同學只占少數,大多數同學在未來發展規劃方面要勇於嘗試🎅,抓住學校、院系提供的展示自我的機會,發現自己的興趣🟦🫶🏽,拓寬自己的道路,至少跳出一次自己的舒適區,爭取未來在各行各業都有所成就🍪。能長期按規劃發展的同學也只占少數,先在一個較短的時間段內踏實做好每一件計劃好的事,天長日久,人生一盤大棋也不會走得太差👩❤️👨。總而言之,在大學多去探索,多去嘗試,充實自己的經歷🧚🏽♀️,這些對未來的人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